作为全球出货领先的一体化光伏企业,晶科能源具备丰富的整体方案服务经验,在领先技术与运营体系加持下,已成为大型项目合作的最佳伙伴。
大全能源回A后的首份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7.96%,扣非后净利润21.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3.04%。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00亿元,计划建设光伏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其中一期以25万吨/年多晶硅为主体,配套建设20万吨/年工业硅、电子级高纯晶硅等项目,预计7月1日开工建设,2022年10月投产。
筹备上市之余,亚洲硅业的扩产计划同样没停止。其中,新特能源增资28.1亿元,晶科能源增资3.15亿元,晶澳科技增资3.15亿元。市值已经超过2000亿的通威股份,今年在硅料领域的主要动作,仍以扩产为主。2021年5月1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与东方希望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石嘴山市政府与东方希望集团签订项目投资协议。2021年7月22日,大全新能源正式登陆上交所上市交易,开盘后股价暴涨273%,报80.21元,成为A股第7家千亿市值光伏企业。
另一巨头特变电工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的业绩更是暴走,上半年实现营收77.51亿元,同比增加130.17%;除税前利润为16.99亿元,同比增加6805.50%;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12.28亿元,同比增加70565.25%。此前一直专注在硅料领域的东方希望,在2021年再次拓展了光伏产业链。9月16日晚,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连发多条项目拟签约公告,共涉及700GW光伏项目、300MW风光互补项目。
在分布式领域,电商龙头京东携手风电龙头金风科技子公司天润新能成立新能源公司,重点布局分布式清洁能源业务;家电龙头创维集团在2021年半年报中首次公布了最新的光伏业务,创下8.29亿元营收,将分布式光伏作为早期主营业务;中国石化计划十四五期间,以氢能为核心新能源业务,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传统水泥龙头塔牌集团计划投资约13.39亿元,投资3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一体化项目;有水泥茅之称的海螺水泥则以4.43亿元收购了以主营光伏发电的海螺新能源100%股权,不仅能为水泥生产提供电力支持,更有利于企业多元化发展。除了露天煤业、山东能源集团,近两年来,以广东能源集团、广州发展、珠海港控股集团、水发兴业集团、浙能集团、云南能投、乌江能源集团等为代表的地方能源企业,都开始转变思路,将新能源开发尤其是光伏开发作为其2021年工作重点。无锡尚德、江西赛维、河北英利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企业。相较于前两次,如今的中国光伏市场,无疑更加成熟。
据相关机构统计,双碳目标提出后,中国光伏上市企业创造了737个涨停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光伏装机总量达到了历史新高的53.06GW,全球第一,同比增长53.6%。
再三会更好吗?哪知道世事难料,三年之后的光伏市场,竟然第三次上演了资本盛宴,而且势头更猛。而尚德、赛维、英利、中电光伏、上海超日、海润光伏等一众明星企业,也从此开始衰落。同样看好组件赛道的电器机械制造企业星帅尔,通过收购黄山富乐新能源51%的股权快速进入光伏领域,开拓新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当时一度风生水起的分布式光伏,不但大多偃旗息鼓,更是在发电质量、服务运维等很多方面留下了后患。
据有关媒体统计,仅今年前8个月,已经有29家企业、携241亿元以上巨资进入光伏行业。第二次资本盛宴这位银行高管所说的光伏行业又一轮繁荣,大约开始于2013年,结束于2018年上半年。第一次资本聚焦事实上,这样的投资盛景,在光伏产业的发展史上并不鲜见。中国光伏第一次大规模吸引投资者,大约是在2004年左右,从德国开始的太阳能发电补贴政策,让很多人看到了机会,很多中国企业在随后几年不但完成了大规模产能提升,而且在资本市场上先行上市。
进入2021年的中国光伏,这样的资本狂欢仍在继续。最高领导的定调,发改委、国务院、地方政府等各个部门的随后跟进,让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发展更为成熟的光伏产业,一时间成为了各方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在投资最密集的光伏玻璃环节,不仅吸引了具备深厚玻璃行业背景和资金实力的玻璃大王福耀玻璃、纳米微晶石龙头康佳新,更有飞特、智丰特种玻璃企业建设太阳能电场的 EnergiEngagemang公司估计,这一电场的使用可以持续 35 年,投资将在 10 年后回笼。
该区域能够覆盖 4.4万块太阳能电池板。瑞典电视台10月13日报道,瑞典最大的太阳能电场将建在Motala。据悉,太阳能电池板每年将生产 24GWh,足以满足 1000 个电加热别墅的需求,是去年在林雪平建造的太阳能电场的两倍多。相关人员表示,项目将在一年后建成并投入运营。土地所有者之一Carl von Essen表示,我们已经讨论过移除耕地是否正确,这是一片老土地,能够使用的面积很少,而电力需求却在大大增加该区域能够覆盖 4.4万块太阳能电池板。
建设太阳能电场的 EnergiEngagemang公司估计,这一电场的使用可以持续 35 年,投资将在 10 年后回笼。相关人员表示,项目将在一年后建成并投入运营。
土地所有者之一Carl von Essen表示,我们已经讨论过移除耕地是否正确,这是一片老土地,能够使用的面积很少,而电力需求却在大大增加。瑞典电视台10月13日报道,瑞典最大的太阳能电场将建在Motala。
据悉,太阳能电池板每年将生产 24GWh,足以满足 1000 个电加热别墅的需求,是去年在林雪平建造的太阳能电场的两倍多但是,当前的政策环境不足以支撑光伏的持续发展,以及2035年脱碳目标的实现。
相信光伏的未来将在激励政策和先进技术的帮助下继续发展。像这样的不可预见的事件可能会导致光伏项目推迟并网。然而,美国在2021年第一季度安装量只有5.7GW,远远落后于每年30GW目标所需的安装量。疫情揭示了供应链流程中的盲点,可在促进环保正义的机会中,提供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重新制定战略。
主要驱动因素是:█ 成本下降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研究人员David Feldman指出,过去十年成本下降,很大一部分可归因于组件价格下降85%。█ 需求激增在过去几年中,自愿采购、企业承购和政府授权一直在推动美国光伏的发展。
图1 美国光伏价格下降和装机量增长情况█ 强有力的联邦政策美国2006年颁布的光伏投资税收抵免政策,是推动光伏开发最成功的联邦政策之一。公用事业规模的光伏项目获得税收抵免的比例按项目计划开始建设的年份计算。
美国必须在正确的道路上持续、加速发力,才能实现目标。疫情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光伏行业继续快速增长至关重要,但是,新冠疫情带来了以下不利影响:█ 供应链限制根据凯捷公司在2020年底对供应链龙头进行的调查表明,80%以上的受访者报告说,他们的供应链在疫情期间受到了严重影响。
█ 对光伏材料实施禁令2021年6月,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发布了一项暂扣令(WRO),禁止进口特定区域的硅基产品和商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现在到2025年,美国必须平均每年安装30 GW的光伏系统,而从2025到2030年,每年需要安装60 GW的光伏系统。█ 针对进口组件的关税美国从2012年开始对光伏电池和组件的进口实施贸易限制,此后这些限制的数量和性质有所增加。自从2004年以来,美国的可再生能源部门吸引了500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目前已成为美国私营部门基础设施投资的最大来源。
因此,需要立即关注以下领域的趋势:为了消除对特定区域的光伏组件依赖,需要制定政策来使用符合道德规范和可持续的模式进行采购。税收抵免本质上是对个人或企业本应向美国联邦政府支付的所得税进行抵免。
目前的售价已上涨为29.41美元/千克。201条款期限的延长,和近期美国某组织针对东南亚组件厂反规避调查申请,有可能显著增加光伏产品进口的关税。
2021年对美国光伏行业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年,其光伏总装机量已超过100GW。例如,制造光伏组件和电脑芯片的多晶硅在2000年的价格为450美元/千克,直到去年才降至10.57美元/千克。